全球的风向,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变了。
7月1日,美国官方证实了一则消息,瞬间引爆了全球舆论:美国已正式停止对乌克兰的部分军事援助。这并非无关痛痒的调整,被暂停的援助清单上,赫然列着大量防空导弹和火炮——这些都是决定前线战局,关乎生死的关键装备。
消息一出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紧急与美方交涉,欧洲的盟友们也心急如焚,开始四处奔走,希望能为乌克兰筹集资金,从美国手中购买更多武器。因为所有人都清楚,一旦乌克兰防线崩溃,俄罗斯将在整个欧洲面前,获得压倒性的战略优势和势头。
然而,做出这一重大决定的美国,态度却显得异常坚决。特朗普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,美国给乌克兰的已经太多,军火库并非取之不尽的无底洞,美国不能为了援助他国,而将自己置于武器短缺的境地。
这番“地主家也没余粮”的论调背后,真正的推手,是一个名叫埃尔布里奇·科尔比的人物。
科尔比,五角大楼前副部长,被外界视为国防部的“三号人物”,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对华鹰派。正是他,率先并极力主张,美国应果断“舍弃”乌克兰,以便集中全部力量来对付中国。他的观点简单而直接,却精准地击中了美国战略焦虑的核心:当今世界,美国真正的战略对手只有一个,那就是中国。因此,将宝贵的资源和精力消耗在俄乌冲突上,是一种严重的战略失焦。
这个看似激进的建议,最终获得了美国政府的同意,并被五角大楼正式采纳。五角大楼的官方立场也随之变得清晰:美国的战略重心,必须是中国,而非乌克兰。就连特朗普的儿子都公开称赞科尔比是“现实主义者”,并认同“中国的强大是独一无二的”这一判断。
就在美国切断对乌部分军援之际,另一边的俄罗斯,却在紧锣密鼓地为一场声势浩大的“夏季攻势”做着最后的准备。
根据多家外媒和韩国军方的情报研判,朝鲜向俄罗斯提供的炮弹数量可能高达惊人的1200万枚,甚至有消息称,朝鲜还向俄罗斯派出了3万名援军。俄军高层已向普京提交了详尽的夏季作战计划,并在此前组织了大规模空中力量,对乌克兰全境实施了多轮饱和式打击。
一边是外援中断、弹药告急的乌克兰。另一边是获得强援、蓄势待发的俄罗斯。战局的天平将如何倾斜,答案似乎已不言自明。
那么,美国全力东移,究竟意欲何为?科尔比近期的行动,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注脚。
今年3月,科尔比访问日本时,几乎是以命令的姿态,要求日本政府将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3%,甚至后来加码到5%。不仅如此,他还毫不掩饰地干预日本内政,要求日方必须就台海问题明确表态,说明一旦“有事”,日本将如何配合美国的军事行动。
这种赤裸裸的施压,激怒了日本首相石破茂,他当即取消了原定与美方的一场重要会议。日本官方的回应也异常强硬,明确表示日本绝对不会派遣军队参与任何冲突。随后,在近期的东盟峰会上,日本更是罕见地主动承认历史问题,并重申将坚持1972年的《中日联合声明》。
无独有偶,美国在亚洲的另一个重要盟友韩国,也表现出与其保持距离的姿态。韩国总统李在明公开表示,台湾海峡的问题与韩国无关,韩国的重心是管好自己的事。在此之前,美国发起的关税战,早已让美日、美韩关系出现了裂痕。
科尔比等鹰派的逻辑非常清晰:要集中力量对付中国,就必须将亚太盟友牢牢地捆绑在美国的战车上,让他们充当棋子,出钱出人。但现实却表明,这些盟友们似乎并不愿意为美国的战略焦虑买单。
这让事情变得更加微妙。7月3日,特朗普与普京通了电话,事后却表示通话“未取得任何进展”。次日,他更公开表达了对通话的“不快”,批评普京似乎根本不想与乌克兰停火。
他一边批评普京无意停火,另一边却亲手切断了乌克兰的军援。这种自相矛盾的举动,恰恰反映出美国在全球战略棋盘上的剧烈摇摆与艰难校准。
事实上,美国的战略收缩早有迹象。自2014年以来,美军在西太平洋部署的军事力量就在持续减少。与此同时,中国的辽宁舰和山东舰航母编队已经成功突破了所谓的“第二岛链”。在许多观察家眼中,美军在西太平洋的传统优势已今非昔比。
美国正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宣告,其全球战略重心已完成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重大转移。而留在身后的乌克兰和焦虑不安的欧洲,或许只能独自面对一个被重新武装起来的俄罗斯了。
散户配资在线登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