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一月,中国商务部发了个公告,说要对28家美国公司实行出口限制,其中有10家跟对台军事销售有关。
这十个涉及对台军售的美国实体,都跟全球最大的国防承包商洛克希德·马丁,也就是“洛马”关系密切——里面有五家是洛马的子公司,另外五家则是洛马的关联企业。
因为中国的制裁,洛马被限制进行与中国相关的进出口操作,也不允许在中国境内再增加投资,逐渐陷入了“慢性死局”的窘境。
要是修复不了供应链问题,也突破不了技术瓶颈,洛马的快速衰落就变成无法避免的趋势啦。
美国对台湾进行军事合作
美国和台湾的军事合作历史,早得很,是从蒋介石刚退到台北那会儿开始,一直延续到现在,差不多有几十年啦。
据了解,台湾“中央研究院”欧美研究所的研究员林正义,专门对此做了研究,他提到,美国借助与台湾的军事合作,意在实现六大目标。
他指出,这六个目标包括:掌握台湾的军事准备水平、提供专业的军事建议、减少美军被动介入的可能、了解台军对解放军的评估、贯彻《台湾关系法》的相关条款,以及为美国军工企业提供向台方销售武器或技术的渠道。
简单来说,美国打算通过“帮忙”台湾搞军事,把台海的军力搞得更均衡点,这样一来就能对大陆形成军事威慑,阻止它推进统一事业,限制中国的发展空间,防止中国崛起,从而维护自己在全球的战略利益。
在这个过程中,美国还能明显地拿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好处,比如说,从台湾购买大量军事装备中赚取了不少钱。
台湾当局因为台军实力不强,在“一个中国”原则的限制下,也难以在国际上获得认可,所以他们试图通过和美国进行军事交流,来增加和美国官方的联系和合作,希望借此赢得美国国防工业、经济界或一些特定政治势力的支持,以此来跟大陆抗衡,巩固自己的政权。
总的来说,很明显,美台之间的军事合作,主要还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利益。
大家都懂啊,之前美国和台湾的军事合作,主要就是卖武器成品那些事儿。不过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美建交之后,这帮情况就开始慢慢转变啦。
考虑到美台军售中那些不确定因素,再加上中国大陆的阻挠抵制,台湾当局也越来越意识到,所谓的“国防自主”不能光靠外头买来用。于是,他们就开始着手打造以“中科院”为代表的台军研发体系,慢慢摆脱了单纯依靠军购的局面,逐步走向“军购和自主研制相结合”的发展路线。
不过,过了一段时间,台湾自己搞出来的那些军用装备,比如“成功级”护卫舰、IDF战斗机、导弹系统和电子战系统啥的,一经投入使用就被揭露“性能不咋地”,在台军里面也引起不少差评和被排挤的声音。
马英九一上台,就想着出点子,搞点改革,想提升台军研发部门的实力和竞争力,让他们能更好地搞研发,表现得更出色。
2014年,经“立法院”通过,“中科院”变成了“行政法人”,进行了调整。这以后,台湾把民间的产能整合进来,主要投身“国防科技”和先进武器的研发,配合一些美国提供的技术援助,努力增强本地的装备自主研发水平。随后,“潜舰国造”计划也正式启动了。
“潜舰国造”计划是在2016年6月由台湾海军公布的12项海军新装备建造方案。台“国防部”对其中的25类装备进行了评估后发现,台湾有潜在开发能力的共有19类,而另外6类则需要引进其他国家的技术或装备。
他们国未必只是简单指美国,但可以肯定,台湾在国际上缺乏正式身份认同,想要自己独立争取关键技术的支援,确实遇到不少实际困难。
在这种局势下,台湾当局选择让美国帮忙打个桥,用拆散的办法,从别的国家拿到设计技术和重要的零部件。
接下来,台湾打算引入美国的战斗指挥体系和燃料电池,确保未来能顺利对接美方的战略、战术情报系统以及新一代武器。
说到最后的整体组装任务,台湾当局打算统一交由“中科院”来负责。
美国国务院在2018年用正式授权销售潜艇技术的办法,加入了这桩“买卖”。
有美国帮衬,台湾就从西班牙的S-80潜艇上学到了台湾一直搞不定的绝气AIP推进系统的技术。
在战斗系统的调试方面,台湾也得到了美国主要承包商洛马公司和雷神公司的支援。这个事儿,也是洛马公司牵头对台军售的一个明确证明。
洛马公司涉及对台军售遭制裁
洛马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防承包商,能够稳居这个宝座,靠的可不仅仅是技术垄断,还包括战略整合、与政府紧密合作以及在全球市场的布局多元化。
洛马底下那个“臭鼬工厂”,因为拥有先进的隐身技术和高空高速能力,早就成了军工圈里赫赫有名的科研团队。
全球第一个隐形战机F-112、也是五代机中的佼佼者F-22,都是出自“臭鼬工厂”。洛马公司靠着这些尖端的研发水平,一直在空战领域划定了标准,还凭借技术上的垄断,在国际市场上展现了自身的实力,稳稳站住了脚跟。
洛马公司特别重视战略布局的整体性,靠着自主研发加上收购合并,打造出一个涵盖各个领域的武器体系。在战斗机、运输机、导弹系统和太空装备这些方面,都拥有世界领先的核心产品。这也带来了更广泛的国际认可,赢得了不少国家的订单,资金流动变得更加顺畅,从研发到生产,再到销售和再投资,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。
由于与美国政府关系紧密,洛马公司某种程度上变成了美国的“隐形国有企业”,得到美国的军费支持。同时,借着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影响力,利用盟友的安全需要,打造出一个庞大的国际军售体系,从而占领了利润丰厚的市场。
要知道,洛马公司早已深入美国的国家安全体系,美国五角大楼每年几乎三分之一的采购预算都给了它,而洛马超过80%的收入都来自美国政府,这也让它变成了订单依赖的大户。每年投入上千万美元搞政治游说,必须先应对军售和国防预算的决策,才能保证订单不断。二者早就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。
靠着美国政策的保护,洛马公司把美国当作牵线人,瞄准全球防务市场,成功搞起了高利润的武器出口大生意,形成了一个赚得盆满钵满的循环。
比如一架洛马公司卖给美国盟国的F-35单机,价格是1亿美元,可是后续的维护和系统升级收费,竟然超过了原价三倍以上。盟国一靠洛马的技术帮衬,就不得不接受“终身付费”的套路。
再比如,美国在多个地区制造冲突,掀起代理人战争,洛马公司也能靠不断出售军事装备源源不断地赚钱,变成了美国“国家战斗力私营化”的代表人物。
在台湾问题上,近十年来,美国要么直接,要么间接地为台湾突破了在军机和军舰方面的关键军事技术难题,帮助台湾完成了一部分舰艇、军机和导弹的研发任务,还建立和扩充了武器升级与维护的体系。
洛马公司算得上是美国的“影子央企”了,也在这个过程中一直紧跟其后,发挥了不少关键作用。
到了2020年,汉翔公司能在台中正式设立F-16战机后勤维修中心,完全靠的是得到洛马公司的授权,还有一些技术转让的支持。
这当中,获得洛马公司授权的零件制造有23项,而部分技术转移包括洛马公司认证的11项制造工艺。
台湾空军装备的F-16战机数量远超亚洲其他国家。
台中设立维修中心,是在获得洛马公司授权以及部分技术转让的基础上建起来的,这样一来,台空军就能在当地进行维修,预计能节省超过整体成本的五分之二左右。
同期,这个维修中心每年还能带来超过600个就业岗位,以及2000亿新台币的产业效益,对台湾来讲,毫无疑问是个好消息。
不过,对中国大陆来说,这确实是个值得留意的信号,意味着美台两边的军事配合和彼此信赖又提升了一层。
随着台湾在航天技术不断突破、产业持续升级,未来或许可以进入F-16在亚太甚至全球的维修供应体系,而美国和伙伴们则能在西太平洋地区更有效地整合战力,这对中国大陆的安全局势会带来更大的压力。
这也是中国政府因为洛马公司涉及对台军售,所以决定对他们采取制裁措施的一个主要原因。
中国对洛马公司实行制裁,可能让他们面临“慢性死”般的窘境。
一方面,中国把持全球80%的稀土提炼能力,而洛马的许多关键产品,比如F-35的隐形涂料和航电系统,都相当依赖中国稀土。中国禁止洛马涉及与中国有关的进出口业务,这就让洛马没办法获得稀土。它只得从澳大利亚等国采购低纯度的稀土,结果导致部分零件质量变差,美军拒收了一些产品。积压的次品让洛马的生产线暂停,订单交付出现延误。再加上市场对它的信心崩溃,股价也暴跌了。
另一方面,中国在技术突破和市场封锁两方面都对洛马施加压力。中国六代机的发展让F-35的竞争压力更大,加快了全球供应链的调整,有望推动“去美国化”和“去洛马化”的进程,从而明显削弱了洛马长期以来的垄断地位。
可以说,中国的制裁让洛马遭受了挺大的打击。
散户配资在线登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